“十分有幸成为咱们安徽代表团唯一一名煤矿工人代表,未来五年,我要当好我们一线工人的传话筒!”虽然是新代表,但来自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的高级技师杨杰在全国技术工人界那可是大名鼎鼎,他是我省唯一获得“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及“中华技能大奖”的技工。他认为,要培养更多能够沉住气坐得稳、在岗位上精心钻研的技术能人,必须要让政策顶层设计这支指挥棒指挥好,薪酬激励、成长培训、职称评定等都有继续改革的突破空间。
工厂与课堂要多“串门”
虽然年轻时只有初中学历,但凭借30多年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扎实钻研的工匠精神,杨杰已成为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高级技师,4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十多项创新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杨杰认为,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技术工人早已与三十年前的工人概念不可同日而语,职业教育重要性凸显。“把工厂搬进课堂,把课堂搬进工厂,一定是未来职业教育和工人培训的最佳路径。”
“工匠精神”也需政策保障
“我们都在说工匠精神,精神当然很可贵,但政策保障才是顶层的那条指挥棒。”杨杰说,他就是把技术创新当成一种快乐的事业去做,所以才能沉下心去钻。同样重要的是,他也得到了很高的回报,比如荣誉、职称和最实际的物质报酬。杨杰还曾经创造过一个堪称奇迹的案例,那就是职称从“零起点”直接评定高级工程师。“我们的政策正在逐渐把这种激励常态化、标准化,肯定可以让一线工人鼓足干劲。”
杨杰建议,国家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创造出这种争先创优的气氛。“再比如薪酬模式的改革,一定要让有能力的一线工人有获得感,这也是给工人指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杨杰说,再高端的技术,要把它高质量地转化成产品都需要工人那双手,给技术工人提供成长空间是能够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坚实基础。
特派记者 马翔宇 武鹏文/摄